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
《建议》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并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作出专门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对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出明确要求。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议》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不断提高优美生态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议》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是坚持系统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建议》强调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生态根基。
五是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明确提出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必须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全面认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19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8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还有1项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圆满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和成色。
一是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我国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三是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86%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约6.1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截至今年9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96.1%,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预计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四是生态保护修复扎实开展,建设绿色美好家园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推动评估和勘界定标。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推进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先后组织命名四批共2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实施,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等改革举措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严格环境监督执法,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多发高发态势。
六是国际合作日益扩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认真筹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生态环境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断强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处置等环境监管和服务措施,建立实施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积极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尽管“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对标对表“十四五”时期乃至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要求,在巩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基础上,科学谋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战略,抓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研究制定美丽中国建设长期规划,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地应用。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突出抓好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提升空气质量。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继续“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以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关键,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土壤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强化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紧盯核与辐射安全、“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领域,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三是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现代感知手段和大数据运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四是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扎实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契机,推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继续积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五是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作风和纪律保证。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进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