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漠河舞厅》突然毫无征兆的火了。这首歌不仅成为了各大音乐平台上最热门的关键词;在抖音,#漠河舞厅#话题下相关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6亿次。抖音上关于“漠河”的搜索量环比增加了621%,观看漠河直播的人数超过68万,“漠河文体旅游局”的官方抖音号短时间内涨了3万粉丝。
但与其他止步于洗脑的神曲不同,这首歌背后的那一场大火,那一生守候的爱情故事更让人动容。而背后的隐秘往事不仅将《漠河舞厅》带回到聚光灯下,同时也将漠河这座东北边陲小城推到了公众视野中。
在《漠河舞厅》里,歌曲名字里有漠河,歌词里有极光、村落、1980年的舞厅,它就像给漠河量身定做的。歌曲里浪漫与悲情共存的故事,与漠河宁静苍凉的气质无比贴合,歌词中还对目的地的极光、野风、晚星等符号进行提炼,从感官上给予了听众对漠河这座城市的印象。
随着《漠河舞厅》走红,漠河当地的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也趁着热度及时跟进,将相关音乐片段搭配漠河的城市影像进行宣传传播。这也让广大网友对这座“中国最北”的小城和漠河舞厅产生向往。
互联网时代,随着短视频、自媒体等的不断发展,很多目的地通过音乐的渠道,在无形中传播到全国,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也让很多人记住。
比如较早之前大火的《成都》,不仅带火了成都这座城市,也带红了玉林路、小酒馆等,《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让新疆阿勒泰与伊犁的美景被更多人看到,《去大理》让大理迅速成为城市白领无比向往旅行圣地。还有《西安人的歌》、《一个叫做郑州的地方》等等,从歌曲的旋律到歌词、故事,音乐营销成为了提升一座城市认知的关键。
那么,短视频时代,文旅目的地如何借助音乐营销实现流量爆发?
相较于传统方式的目的地营销,音乐营销具备它特殊的传播优势:它能够迅速地打破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通过故事展现、情感链接与裂变式传播,音乐营销能够助力强化游客对目的地的印象与文化烙印,并迅速形成目的地文化地标品牌及IP。
01 音乐拉近目的地与游客之间的距离
从歌曲的旋律到歌词、故事,音乐营销成为了提升旅游目的地认知的关键。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都在通过独特的旋律和歌词,来表现特定的思想主题。从传播角度来看,音乐营销更易于和消费者产生情感互通。而旅游消费决策恰好具有较强的情感倾向,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能在城市与千里之外的潜在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逐渐拉近城市与游客之间的距离。
02 情感赋能目的地,赋予目的地故事与温度
声音既是目的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又是旅游者体验的重要部分,是目的地不能忽视的感官信息内容,也能拓展目的地营销的想象维度。
当前仍有不少目的地营销,聚焦于形象、定位等高度抽象化、概念化的符号,事实上始终缺乏从受众基础感官角度的系统性思考。而歌曲通过情景展现与情绪诱发,将有效提升目的地的形象构建与认知程度。比如,《漠河舞厅》中浪漫与悲情共存的故事,与漠河常年冰冷、萧瑟的景观形成直接对比,歌词中还对目的地的极光、野风、晚星等符号进行提炼,实现以多维度的情感表达链接到消费者。
当然,音乐营销的辐射范围并不局限于歌曲直接关联地,而是赋能全域目的地,对旅游者整体决策偏好产生显著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03 强化目的地形象与消费者认知,形成目的地品牌及IP
相对传统的视觉广告,音乐营销具备一些特殊的传播优势:比如其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快速传播,一旦受众喜欢并记忆旋律歌词的话,更可以产生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最直接的案例就是今年年中爆火的《蜜雪冰城甜蜜蜜》。
通过故事展现、情感链接与裂变式传播,音乐营销能够助力强化对地形象与消费者认知,并迅速形成目的地品牌及IP。
不过,音乐只是为目的地提供一个最直接、最便捷的引爆点。成都、西安能够长期“霸占”网红城市榜首,也不只因为一首《成都》,或是一首《西安人的歌》。
获得流量密码后,目的地如何将传播势能转变为发展动能,如何打造一个可感、可触、可消费的目的地来承接大量客流,仍是目的地需要面临的长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