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其后,部分省(区、市)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以下是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海南、贵州、陕西、宁夏等地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核心思路。
01
北京: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率先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服务保障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和重大国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规划》明确全面推进繁荣首都文艺舞台、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典范之城、优化高品质旅游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构建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开创文化和旅游对外合作新格局八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出,积极策划代表国家形象、体现首都特色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项目。推动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等国家“文化重器”落户北京。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规划建设。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积极拓展旅游业态领域,打造国际化旅游公共服务环境。推进旅游要素品质升级,激发旅游产业市场活力,全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强化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推进文明旅游。加快京津冀文化旅游圈和特色旅游协作区建设。提升首都文化和旅游影响力,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稳妥有序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两区”建设。
《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一轴、四极四带、多板块”的文化旅游空间格局。“一核”指将老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文化旅游典范区,“一轴”指打造中轴线文化探访路,“四极”指构建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首钢、奥林匹克中心区四大文化旅游增长极,“四带”指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休闲带、长城文化旅游休闲带、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休闲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多板块”指打造卢沟桥—宛平城红色旅游、京西文化景观区域、燕山文化景观、房山文化景观、通州运河、怀柔雁栖湖等休闲旅游板块。
02
河北:推动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河北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突显,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样板、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规划》提出,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工程,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成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进山地旅游、滨海旅游、草原旅游、温泉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湖泊旅游等主题型旅游产品发展,加快推出一批生态旅游产品和线路。同时,提升旅游要素配套,挖掘提升“燕赵美食”,推出多元住宿产品,大力开发文创和旅游商品,打造旅游演艺精品。
《规划》还提出,要构筑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环京津世界级文化和旅游高地;聚焦雄安新区建设,打造全国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高地;抓住冬奥会契机,打造国际冰雪运动高地。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在旅游要素发展中融入河北特色的文化元素和资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持续推进“文旅+”“+文旅”战略实施,拓展发展领域,形成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产业集群。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创新,改造升级传统文化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智慧旅游景区、虚拟景区、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消费新业态;大力引进免税购物、文化餐饮、医疗养颜、邮轮等领域的国际品牌和机构。
03
辽宁:2025年初步形成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辽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辽宁全省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辽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竞争的强大动力、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向世界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迈进。
《规划》围绕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推进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扩大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等“一个工程、七项任务”,优化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出具体安排。同时,设计9个专栏68项重点工程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抓手。
《规划》出台后,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专项规划,健全“十四五”规划体系和实施机制,推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04
吉林: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发展冰雪、避暑双产业
11月19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振林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规划》在发展基础方面,系统回顾总结“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客观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总体要求方面,对标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部署,阐述“十四五”时期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旅融合提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5项基本原则,提出“建设旅游强省、冰雪经济强省成效显著,为建设文化强省远景目标奠定基础”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的量化指标。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在旅游产业方面,吉林将从构筑双循环旅游新格局入手,持续提升避暑休闲游等新产品、新业态供给质量,不断激发行业整体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推进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在冰雪产业方面,科学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打造全链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冰雪主题文旅项目和具有市场引领力的冰雪品牌产品,推动冰雪旅游等向高质量、高端化发展。在文旅融合方面,重点推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等,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切实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吉林将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旅游“双线”空间布局,建设冰雪、避暑双产业,构建“长春—长白山”双门户,强化“清爽吉林·22℃的夏天”和“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双品牌,坚持文化和旅游互补,冰雪与避暑互济,坚持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05
黑龙江:努力建成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一个工程、六大体系”取得明显进展,文化铸魂赋能和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文化和旅游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新突破,边疆特色文化更加繁荣,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强省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冰雪旅游目的地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生态旅游首位度显著提高,旅游强省加快建设。
《规划》提出,到2025年,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4%,主营业务收入百万元级的“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旅游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日益完备,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市场在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市场监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体系更加成熟,实施一批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设立3—5个境外黑龙江文化旅游推广中心。
《规划》提出,到2035年,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成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撑,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文化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产品多样、业态多元、品牌知名、基础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自驾和户外运动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经济总量、旅游市场规模、旅游消费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06
上海: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提升文化大都市吸引力。
规划提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发挥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优势,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提高对外文化开放合作水平,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为契机,推进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和旅游扩大开放,在文化设施、非遗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进一步丰富文化交流合作内容。
规划还提出,要提升市民游客获得感,提升旅游供给品质,打造都市旅游目的地主题精品,建设国际和民族品牌云集的旅游时尚消费区、动静相宜的康养旅游度假区、寓教于乐的科技研学旅游区等。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旅游集群、以“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以水乡古镇为核心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充满动感的品牌节展赛会旅游集群、充满活力的演艺创意文化旅游集群。要优化城市旅游新空间,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打造若干个千万级流量旅游入口,建设好金山滨海、临港滴水湖、吴淞邮轮旅游度假区,完善东平、淀山湖等旅游度假区功能。要强化旅游枢纽门户功能,建设国际旅游重要门户,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旅游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和延伸“一带一路”邮轮航线,支持旅游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设立旅游分部、跨境平台。
07
江苏:打造水韵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便捷高效,文旅产业支柱性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大众旅游、智慧旅游蓬勃发展,形成更多主导性“江苏标准”,推动江苏成为水韵人文魅力充分彰显的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
《规划》明确,要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让江苏成为令人神往的“诗和远方”。
《规划》提出,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为民惠民、坚持创新引领、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为原则,从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深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利用、持续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等方面发力。
《规划》还列出了“十四五”时期江苏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表。
08
浙江:建设未来旅游先行地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旅游业将处在现代化的开启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浙江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把浙江人文优势与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品质、拓展旅游市场、扩大旅游消费、壮大旅游经济,用旅游载体讲好浙江故事,促进共同富裕,努力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力量,为全国旅游现代化建设贡献经验。
《规划》提出,浙江省旅游业“十四五”主要发展目标为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结构、提升能级,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激发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形成现代旅游业体系,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建成数字旅游示范省,建成旅游富民示范省,建成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建立省域旅游现代化治理体系。到2025年,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旅游经济强省,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努力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未来旅游先行地。
《规划》明确以数字化引领改革创新、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生态为底色的特色旅游、提升旅游供给品质、拓展旅游消费市场、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优化现代旅游公共服务、构建省域旅游现代化治理体系8个重点领域的40项具体工作为重点任务。
09
福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
据介绍,《规划》系统阐明了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优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做优做强文化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旅游主导产业等9个方面37项任务,筛选梳理79个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
《规划》明确,到2025年,福建文化强省建设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明显提升,福建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核心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更加凸显。到2035年,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实现,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全面建成。
《规划》提出,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发展理念,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推进文旅融合、实施创新发展,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融合,新增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推进全域生态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和跨界领军企业,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旅游主导产业。到2025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超过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1%。
10
江西:打造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力争达到5%;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0亿,旅游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15家。
《规划》明确了江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即1个总体目标、6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赣鄱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重要基地。6个具体目标为赣鄱文化引领力实现新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得到新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取得新进展、文化产业竞争力取得新优势、旅游业贡献度达到新水平、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其中明确,新增一批富有赣鄱特色的高品质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把江西省打造成为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规划》明确了“一个工程、八大体系”重点任务,即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完善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体系、建立文化和旅游现代治理体系。
11
湖南:努力建成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文化强省和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努力建成全国文化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标志性成果。
《规划》提出,未来5年,湖南将通过构建“554”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即:长株潭、环洞庭湖等五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板块,湘赣边区红色旅游联动区、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联动区等五大省际文化旅游联动区以及湘江文化旅游走廊、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等四大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文化和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均衡化、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升级“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全域旅游生态景观公路。科学规划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加快乡村旅游驿站建设,完善旅游绿道体系。
《规划》明确,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展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健全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确保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培育开放多元的文化和旅游市场,鼓励实施景区公众免费开放日等措施,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民惠民,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未来5年,湖南将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实现“1+1>2”的效果,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文旅融合IP培育工程、旅游演艺精品创作工程等。
12
海南:构建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
《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明确了海南旅游发展目标,即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围绕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目标,构建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到2025年,力争实现旅游总人数1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11%),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5%),入境游客26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63%)。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海南将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等的落实。积极推广自由贸易港的税收优惠和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政策,吸引国内外旅游文化广电体育相关企业落户。加强旅游业发展高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出台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规划》提出,海南将从供给侧、需求侧、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三个方面,支撑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在提升供给侧产品品质方面,海南将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扩大中高端旅游消费,优先发展购物旅游等五大重点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会展旅游等八大特色旅游产品,升级夜间旅游等旅游供给。
13
贵州:2035年初步建成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经济效益实现大提升,旅游人均花费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2035年,初步建成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
《规划》从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黔系”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支撑体系、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构建全域发展的新格局等方面作出部署。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贵州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四新”抓“四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突出“五个更加”,努力实现“两大提升”,大力实施“四大行动”,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
14
陕西: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加快推动陕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规划》由背景形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规划保障4个部分组成,包含9项重点任务、8个专栏,系统阐述了陕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机遇挑战。
《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文旅融合4个方面,提出繁荣新时代文化艺术创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文旅创新、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对外交流和旅游推广9项重点任务,统领陕西文化和旅游发展大局。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即陕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规划》以陕西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为依托,统筹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出构建“一核四廊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规划》还从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实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15
宁夏:全力打造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和旅游全业态融合、构建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提升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水平、完善市场治理体系、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任务,系统谋划了宁夏“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宁夏旅游业将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产品不断创新,推动以黄河文化、星星故乡、酒庄休闲、红色主题、动感体验、长城遗址为代表的六大品牌实现创新发展。大幅提升旅游功能和服务能级,全力把宁夏打造成为大西北旅游目的地、中转站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接待游客人数力争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规划》提出,要优化旅游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发展格局,建设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黄河文化旅游带、贺兰山文化旅游带以及沙湖文化旅游片区、沙坡头文化旅游片区、六盘山文化旅游片区。要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推动旅游全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重点打造“黄河”“葡萄酒”“枸杞”“长城”“大漠星空”等文化主题酒店、品牌民宿,积极实施“文化+餐饮+旅游”工程,将历史文化、乡风民俗、自然生态等元素与餐饮相结合,积极促进旅游商品设计与研发,丰富旅游娱乐体验产品。
《规划》还提出,要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精品项目,推进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要促进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通过“文化做内容,旅游做市场”,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价值。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乡村微度假”品牌。要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消费,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编辑整理:龙江文旅研究院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