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避暑纳凉的习俗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避暑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事实上,知名避暑旅游目的地无不体现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特点。因而,不少地方开始大力发展“避暑经济”,着力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那么在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要如何打造避暑旅游度假区呢?新疆那拉提大草原作为我国的避暑胜地,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它有着特殊的逆温层,把酷暑和严寒阻隔,冬暖夏凉。

空中草原天神台(雪莲谷)2020年,那拉提景区成为新疆唯一一家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在这里不仅可以休闲避暑,还能品尝烤全羊、大盘鸡、熏马肉、抓饭、烤包子等特色美食,观赏民族歌舞,亲身体验赛马、篝火、叼羊、姑娘追等民俗活动。度假区内各类娱乐项目齐全,既有骑马射箭等特色体验,又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高空观景的惊奇,既有山地摩托越野的乐趣,又有划艇漂流的惊险刺激。丰富的业态,造就了摄影游、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星空露营游、徒步探险游、骑马穿越游等形式多样的游览模式,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满足了现代人享受绿色、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猎奇探险的生活情趣,成为适宜人们避暑度假休闲的旅游目的地。

避暑旅游是产业经济、气候经济,要跳出旅游,从战略层面审视和谋划避暑旅游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发挥避暑旅游对经济社会的综合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避暑旅游发展生态圈,满足避暑游客新需求,构建避暑产业新格局,培育避暑产业新动力。那么如何打造避暑度假区呢?

01

与康养内涵相结合

避暑旅游的实质是康养旅游,避暑旅游不是单纯地到凉爽的地方旅游,游客避暑是为了高品质健康生活。受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依托优良自然山水和乡村的避暑康养旅游或将成为消费热点。各地要把握契机,加大避暑旅游的宣传,推出有吸引力的避暑旅游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优势生态休闲避暑资源,建设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态休闲避暑项目,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避暑康养旅游产品,打造宜居的休闲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

02

丰富避暑文化

打造避暑旅游品牌,不仅是让游客享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也能够让游客走一走、看一看,体会风土人情及历史遗迹,这些都是避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暑旅游赋予文化背景非常重要。应挖掘避暑旅游文化内涵,将地方特色浓郁的避暑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去,提升文化品位,通过文化不断赋予避暑旅游新的内涵。

03

营造休闲环境

所谓休闲旅游,就是以休闲为目的,以旅游资源为条件而开展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具有形式自由、修身养性、停留时间较长、消费水平较高等特点。避暑旅游正好具有这些特点。避暑旅游目的地要着力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充分考虑城市游客正常的社交休闲需求,提供公共社交休闲场所,组织必要的社交休闲活动。总之,要让游客在好山好水好环境里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享受避暑的乐趣。

04

注重全产业链整合与供给

避暑旅游是度假,是短时间的异地生活。因此,避暑的需求是生活化需求,严格来讲和本地人并无区别,并且要求更高。因此,避暑旅游目的地要基于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充分整合旅游及相关资源,提供全链条服务。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气候转化为现实、稳定、高黏性的客流量,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05

形成“避暑+”,融合发展

中小学生是避暑旅游的主体,要大力推动避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是避暑的主要形态,要着力推动避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大力推进避暑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演艺。康养是避暑的宗旨,要大力推进避暑旅游+康养。伞、太阳镜、饮料等是避暑的物质保障,要大力发展避暑旅游+装备制造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延长避暑旅游产业链。

06

完善避暑旅游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要优化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住宿、餐饮、医疗等配套设施。加强残疾人、老年人等便利设施建设。设立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购物场所,销售康养旅游商品。加大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资源整合和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设便捷、舒适、高效的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集散中心,完善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要素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品质。健全智慧化的生态康养休闲避暑旅游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