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的“国之大者”。“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实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就得保护好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今天,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悟。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
——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必须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农业、低碳乡村成为现实,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讲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蔬菜园艺更多靠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植。治理“非粮化”政策性很强,要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农民增收的关系,留出一定过渡期,加强政策引导。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尽快提出落实办法,该拿的钱要拿到位,建设质量和管护机制也要到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这些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14亿多人吃饱吃好。现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端牢饭碗的压力大。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